「三星nx300」三星nx3000多少像素

贵州省毕节市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第一批)

「三星nx300」三星nx3000多少像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加快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按照省农业农村厅要求,毕节市农业农村局组织遴选了 2023 年农业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第一批),其中主导品种 14 个、主推技术 8 项,现予以发布。

主导品种:油菜品种庆油1号、庆油3号、庆油8号、棉亿油533、星德油660、德亿油533、油研2020,小麦品种川麦93、黔麦16号、黔麦23号、贵农麦33号,食用菌品种水西一弄糯木耳、金荪2号(竹荪)、蓝梦1号(香菇)。

主推技术:毕节市油菜丰产栽培技术、红托竹荪菌包脱袋覆土栽培技术、红托竹荪林下种植技术、冬荪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主要粮油作物药剂拌种减药增效技术、毕节市小麦条锈病绿色防治技术、菜豆储藏期菜豆象防控技术、毕节市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三星nx300」三星nx3000多少像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主导品种简介

(一)油菜品种(7个)

1.庆油1号

「三星nx300」三星nx3000多少像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4001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215天。幼苗直立,叶浅绿色,叶缘锯齿状,裂叶3~4对,有缺刻,叶面有少量蜡粉,无刺毛;花瓣黄色、覆瓦状重叠排列;籽粒黑色。株高201.7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44.1个,每角粒数19.9粒,千粒重3.86克。芥酸含量0.15%,硫苷含量20.91微摩尔/克,含油量41.93%。低感菌核病,抗病毒病,不抗根肿病,抗寒性较强,抗倒性较强,低抗裂荚。第1生长周期亩产188.14千克,比对照南油12增产7.4%;第2生长周期亩产207.9千克,比对照南油12增产10.9%。2022~2023年度金沙县品种筛选试验亩产185.73千克,比对照晶油1号增产4.70%。

栽培技术要点:1.育苗移栽9月20日播种,10月下旬移栽;直播10月上旬播种。2.亩种植密度,移栽8000株、直播15000株以上。3.氮、磷、钾能配合使用,早施苗肥,适时追施开盘肥和蕾苔肥;及时中耕除草;特别注意施用硼肥,亩用硼砂1.0千克作基肥沟施,或者用0.3%硼砂水溶液在苗期、苔期、花期根外追施。4.注意防治菌核病等病虫害。

展开全文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贵州省等地的冬油菜区种植,建议在毕节市海拔1000米以下区域种植。

注意事项:不宜在带根肿菌的土壤中种植。

2.庆油3号

审定编号:GPD油菜(2018)500070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平均为210.7天,中熟,幼苗半直立,叶色中等绿色,有蜡粉,叶脉明显,叶片无刺毛,羽状裂缺,顶裂片较大,边缘有锯齿。植株高度160~20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9个,分枝角度适中,株型紧凑,全株有效果350~500个,每果20~25粒。花朵中等黄色,花瓣大而重叠,雌蕊淡黄色,雄蕊高于雌蕊,花药发达,花粉量充足。种子黑灰色,菜籽花籽、圆形,菜籽千粒重4.08~4.63克。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21.61微摩尔/克,含油量49.96%。低抗菌核病,中抗病毒病,其他病害轻,耐冻能力较强,低抗裂荚,抗倒性较强。第1生长周期亩产196.62千克,比对照华油杂12增产6.4%;第2生长周期亩产191.53千克,比对照华油杂12增产10.0%。2022~2023年度金沙县品种筛选试验亩产187.47千克,比对照晶油1号增产5.68%。

栽培技术要点:属甘蓝型油菜中偏早熟两系杂交组合,适宜于平坝、丘陵山区种植。1.育苗移栽,丘陵山区在9月15日左右,平坝浅丘区在9月25日左右播种育苗,当苗龄在30~35天,幼苗叶片达5~6片时可进行移栽。2.种植密度,土壤肥力较好的田块以每亩0.7~0.9万株为宜,土壤肥力较差的田块以每亩1.0~1.5万株为宜。3.施足底肥,移栽后立即施定根肥,以清淡猪粪水为主。移栽后的15~20天追施一次苗肥,12月下旬每亩用5~7.5千克尿素兑猪粪水重施一次开盘肥,并进行中耕除草培土,如果底肥未施硼肥,应喷施0.2%的硼砂溶液。1月中下旬看苗酌施蕾苔肥,蕾苔期喷施硼肥(0.2%硼砂溶液)以提高结实率。整个生育期亩施纯氮12千克,配施磷钾肥。4.适时收获。当主花序中下部籽粒转色时即可收获,切忌推迟收获时间,以免影响产量。6.注意防治苗期菜青虫,开春后蚜虫,菌核病等病虫害。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贵州省等地的冬油菜区秋播种植,建议在毕节市海拔1000米以下区域种植。

注意事项:不宜在带根肿菌的土壤中种植。

3.庆油8号

审定编号:GPD油菜(2019)500089

特征特性:甘蓝型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两系杂交品种。全生育期209天左右,熟期适中。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有蜡粉,叶脉明显,叶片无刺毛,羽状裂缺,顶裂片较大,边缘有锯齿;花朵黄色,花瓣大而重叠,雄蕊高于雌蕊,花药发达,花粉充足;植株高度150~18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9个,分枝角度适中,株型紧凑,全株有效果350~500个,每果20~30粒,千粒重4.07~4.92克。第1生长周期亩产191.55千克,比对照南油12增产24.66%;第2生长周期亩产195.32千克,比对照南油12增产19.45%。2022~2023年度金沙县品种筛选试验亩产186.27千克,比对照晶油1号增产5.0%。

栽培技术要点:1.育苗移栽于9月20日播种,10月下旬移栽;直播于10月上旬播种。2.移栽亩种植密度7000株,直播亩种植密度15000株以上。3.氮、磷、钾肥配合使用,早施苗肥,适时追施开盘肥和蕾苔肥;及时中耕除草;特别注意施用硼肥,亩用硼砂1.0千克作基肥,或用0.3%硼砂水溶液在苗期、苔期、初花期根外追施。4.播种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青荚期注意防治菌核病和白粉病等病虫害。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贵州省等地的冬油菜区秋播种植,建议在毕节市海拔1000米以下区域种植。

注意事项:不宜在带根肿菌的土壤中种植。

4.绵亿油533

审定编号:GPD油菜(2020)510163

特征特性:甘蓝型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07.1天,株高198.14厘米,一次性有效分支6.055个,单株有效角果288.6个,每角16.4粒,千粒重4.1克。抗倒性强。第1生产周期164.99千克,第2生产周期亩产182.57千克。2022~2023年度七星关区品种筛选试验亩产170.59千克,产量位居参试品种第1位。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育苗移栽9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移栽;直播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2.合理密植:中等肥力移栽密度为每亩1万株,直播密度为1.8万~2.5万株。3.科学施肥:早施重施底肥和苗肥、增施磷硼肥,底肥、苗肥、苔前肥分别占总施肥量的50%、30%、20%。高产200千克菜籽,需纯氮15~20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氯化钾5~10千克,硼肥0.25~0.5千克。4.防治病虫害:冬前防治蚜虫和菜青虫,春后注意清沟排水,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5.适时收获:主序角果变黄或主序中部籽粒变黑时,可进行人工或机械割嗮太,待后熟完成后进行人工或机械脱粒;全株完全黄熟时,可进行机械化联合收割。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贵州省等地的冬油菜产区秋播种植,建议在毕节市海拔1000米以下区域种植。

5.星德油660

审定编号:GPD油菜(2018)510386

特征特性:甘蓝型核不育半冬性杂交种。在四川、陕西、贵州、重庆、贵州平坝、山区生育期205天。平均株高160.35-165.5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7.24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31.02个,角粒数19.57粒,千粒重4.02克。第1生长周期亩产146.07千克,比对照131增产14.50%,第2生长周期亩产144.36千克,比对照131增产21.57%。2022~2023年度七星关区品种筛选试验亩产165.39千克,产量位居参试品种第2位。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苗。育苗移栽一般以9月中、下旬播种,苗龄28~30天;苗床与本田比例1:5;直播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播种,及时间苗、定苗。2.合理密植,构建高产群体。移栽亩植6500~8000株,直播亩植12000~15000株。3.合理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氮、磷、钾、硼配合施用。4.及时防治病、虫、草害,苗期防菜青虫、蚜虫等,初花期防治菌核病。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贵州省等地的中早熟油菜种植区秋播种植,建议在毕节市海拔1000米以下区域种植。

6.德亿油533

审定编号:GPD油菜(2019)510235 

特征特性:杂交种。甘蓝型质不育半冬性。全生育期199.2天。株高194.6厘米,一次性有效分支10.3个,单株有效角果345.5个,每角17.1粒,千粒重3.5克。抗倒性中。第1生长周期亩产190.66千克,比对照南油12增产11.52%,第2生长周期亩产167.10千克,比对照南油12增产11.50%。12022~2023年度七星关区品种筛选试验亩产162.33千克,产量位居参试品种第3位。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育苗移栽9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移栽;直播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2.合理密植:中等肥力移栽密度为每亩1万株,直播密度为1.8万~2.5万株。3.科学施肥:早施重施底肥和苗肥、增施磷硼肥,底肥、苗肥、苔前肥分别占总施肥量的50%、30%、20%。高产200千克菜籽,需纯氮15~20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氯化钾5~10千克,硼肥0.25~0.5千克。4.防治病虫害:冬前防治蚜虫和菜青虫,春后注意清沟排水,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5.适时收获:主序角果变黄或主序中部籽粒变黑时,可进行人工或机械割嗮太,待后熟完成后进行人工或机械脱粒;全株完全黄熟时,可进行机械化联合收割。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贵州省等地的冬油菜产区秋播种植,建议在毕节市海拔1000-1400米区域种植。

7.油研2020

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520268

特征特性:杂交种。甘蓝型。生育期214.3天。苗期生长半直立,叶片中等绿色,叶片长度中,叶片宽度中;有裂片,裂片数量8;叶柄长度中;主茎蜡粉少,主茎花青甙显色弱;开花期中,果身长,角果姿态上举;籽粒褐色;株高177.09厘米,分枝部位高度84.52厘米,有效分枝数8.6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49.26个,每角粒数21.94粒,千粒重4.0克。第1生长周期亩产210.1千克,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8.06%;第2生长周期亩产211.5千克,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8.5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苗龄30~35天,叶龄6~7叶移栽为宜;直播宜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播种,以条播和撒播方式较好。2.合理密植:移栽亩植6000~8000株,如直播可每亩留苗10000~12000株,亦可采用机播机收的高密度栽培技术,亩植可提高到2.5万株以上。3.科学施肥:单产150~200千克/亩,需施纯氮15千克/亩以上,N∶P2O5∶K2O按1∶0.5∶0.9配合施用,注意施用有机肥作底肥,追肥应注意苗重、苔轻,看苗根外补施,追肥方式以尿素兑清粪水浇施为最好。特别注意强调施用硼肥,用硼砂0.5~0.8千克/亩作基肥沟施或兑水(结合追肥)作追肥,亦可用0.3%硼砂水溶液在苗、苔花期作根外追肥。常年结实差的缺硼土壤,更应强调根外追肥的应用。4.及时防治病虫草害:苗期防治蚜虫、菜青虫等,及时抗旱排渍。12月底喷施150ppm多效唑溶液,提高抗寒抗倒能力。花期结合施硼防治菌核病。

适宜推广区域:适宜在贵州省等地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毕节市建议在海拔1000米以下区域种植。

(二)小麦品种(4个)

1.川麦93

审定编号:国审麦20210001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8天,比对照川麦104晚熟3-4天。幼苗半直立,叶片宽长,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株高91.0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长方形,长芒,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21.1万穗,穗粒数50.4粒,千粒重44.5克。抗病性鉴定:慢条锈病、叶锈病,中抗白粉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12-815克/升,蛋白质含量11.9%-12.7%、,湿面筋含量24.7%-26.3%,稳定时间1.0-5.0分钟,吸水率52.4%-55.3%,最大拉伸阻力175Rm.E.U.,拉伸面积50平方厘米。品质优、面粉白度高,适合制作酒曲、蛋糕、饼干等。

产量表现:2017~2018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03.7千克,比对照川麦42增产4.0%;2018~201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84.7千克,比对照川麦42增产4.6%;2019~202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4.9千克,比对照平均增产6.5%。

栽培技术要点:10月底至11月中旬播种,基本苗15 万/亩左右;施纯氮10-12 kg/亩(根据当地土壤实际情况调节),重底肥、早追肥,看苗施拔节肥,配合适量的磷肥和钾肥;及时防治杂草和麦蚜危害,多雨地区抽穗扬花期要及时防治赤霉病,及时收获晾晒防止种子发芽。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长江上游冬麦区的贵州省等地区种植。

2.黔麦16号

审定编号:黔审麦2004001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全生育期200天左右,比对照绵阳26晚熟6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抽穗期叶片上冲,旗叶叶鞘、叶背、穗变绿时间中等。叶片数量多,叶片浓绿,上部叶片长而宽,麦秆的截面厚。株高81.8厘米;乳熟期至成熟期穗呈纺锤型,穗密度码均匀,蜡熟期至成熟期穗顶部有短芒,成熟期穗呈浅黄色,护颖肩宽中等;成熟期籽粒椭圆形,颖壳红色,粒色红色,粒质半角质,千粒重36克。2000年经贵阳市面粉公司测定:籽粒容重761克/升。筋含量为31.8%,达中筋小麦标准。高抗各种锈病,对白粉病和赤霉病中抗,抗倒性较强。

产量表现:2000~2002年两年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48.87公斤,比对照绵阳26增产8.91%。2001~2002年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5.2公斤,比对照增产21.16%。该品种虽推广时间较长,但因其抗病虫性特点,近年来在纳雍百兴、曙光等乡镇作为主栽品种,产量一般在250公斤~300公斤,较老品种增产20%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在10月25日一11月5日,单作播种量约6公斤。适宜中、上等肥力田地栽培,播种时施足底肥,分蘖初期追肥,同时中耕除草1-2次,做好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除黔西南州、六盘水以外的省内适宜地区种植。

3.黔麦23号

审定编号:黔审麦20230001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191天,与对照贵农19号相当。株高85厘米,亩穗数23.2万,穗粒数39粒,千粒重40.8克。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熟相好,穗层整齐,纺锤型穗、白壳、长芒、红粒、半硬粒、籽粒饱满,不易落粒。经品质分析:容重782g/L、蛋白质含量12.1%、湿面筋含量26.8%、沉降值20.8ml、稳定时间1.6分钟,属于弱筋小麦。经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和叶锈病,白粉病免疫。

产量表现:2020~2022年两年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07.4千克,比对照增产12.93%,15点次14增1减,增产点率93.3%。2021~202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93.1千克,比对照增产21.38%,增产点率100%。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初,最晚不超过11月10日,亩基本苗12~14万。2.在中等及以上土壤肥力条件下,亩施纯氮10~12千克,重底早追,底肥占70~80%,追肥20~30%。3.注意防治杂草,抽穗后发现蚜虫应及时防治。多雨地区和多雨年份需及时防治赤霉病。4.成熟后及时收获,以防遇绵雨穗发芽,影响产量和品质。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贵州省麦区种植。

4.贵农麦33号

审定编号:黔审麦20230002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192天,比对照贵农19号晚熟1天。株高84厘米,亩穗数21.2万,穗粒数37粒,千粒重48.3克。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熟相好,穗层较整齐,纺锤型穗、白壳、长芒、红粒、粉质、籽粒饱满。经品质分析:容重782g/L,蛋白质含量13.6%,湿面筋含量32.8%,沉降值43.7ml,面团稳定时间4.8分钟,属于中筋小麦。经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叶锈病表现慢锈性,白粉病免疫。

产量表现:2020~2022年两年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39.4千克,比对照增产24.69%,15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100%。2021~202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11.9千克,比对照增产29.17%,5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10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一般在霜降前后5天内播种为宜。高海拔略提早,低海拔稍推迟。2.播种方式:采用点播、条播、撒播均可。3.合理密植:一般亩用种量8千克,确保基本苗达15万。4.平衡施肥:重施底肥,早追分蘖肥,补施穗粒肥。施足底肥,底肥占施肥量的70%,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亩施农家肥12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早施分蘖肥,亩施尿素10千克;看苗补施穗粒肥,亩施尿素8千克或喷施叶面肥。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用种子包衣技术或药剂拌种;高标准开好田间沟,确保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有效降低病害发病率;防除杂草,播种后三叶前化学除草或在追肥时结合除草。抽穗至扬花期注意防病防虫,确保穗大粒多粒重,确保高产稳产优质。6.适时收获:腊熟末期八至九成黄时即可收获,预防遭雨穗萌,确保产量与品质。7.及时晒干:收获后应及时晒干,妥善保藏,以防霉变,影响品质。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贵州省麦区种植。

(三)食用菌品种(3个)

1.木耳:水西一弄糯木耳

认定编号:黔认菌20220012

特征特性:基源为木耳科木耳属真菌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生产周期约240天。孢子为无色(宏观颜色)、近圆柱形或弯曲成腊肠形(微观形状)。菌丝白色、较密、绒毛状。鲜子实体长度3厘米-16厘米,宽度3厘米-16厘米,耳片形态呈耳片状或花瓣状,耳片颜色红褐色至黑色,耳片厚度0.9毫米-1.4毫米,耳片肉质结实、无脚、有糯性口感。耳片边缘光滑,耳片背面有纤毛,为白色,腹面平滑,呈深褐色,干耳非子实层体呈黄白色,干耳子实层体为黑色。

栽培技术要点:1.配方:阔叶树木屑49%,玉米芯35%,米糠10%,麦麸5%,石膏1%,石灰粉0.5-1%。2.温度:菌丝生长22℃-26℃,不可超过30℃,出菇期应控制在15℃-25℃之间。3.湿度:菌棒培养期勤通风,保持培养场空气湿度保持在60%以下,出菇期保持干干湿湿,干湿交替。4.空气:菌丝生长期二氧化碳浓度在1200ppm以下,出菇期二氧化碳浓度在500ppm以下。5.光照: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出菇期500lx-1000lx,不可在太阳下暴晒。6:PH值7-8。7.出耳管理:春季出耳,要在白天气温平均达10℃以上,秋季当夜间气温下降到23℃以下时,即可割口催耳。

适宜种植区域:毕节市海拔600-2000米的冷凉地区。

注意事项:1.割口后和采收后3天内不能向菌棒直接浇水和淋雨。2.在早上出耳场所晒到太阳之前,下午太阳下山后1个小时,喷雾状水。3.采收时应采大留小,分次采收。

2.竹荪:金荪2号

认定编号:黔认菌20220005

特征特性:常规种。生育期183天。适宜春栽,菌蕾单生、散生或丛生,近球形或卵圆形,直径4-6cm,白色、遇光则变黄色、紫红色或暗紫红褐色,表皮光滑,无明显网格状。成熟子实体由菌盖、菌裙、菌柄、菌托四部分组成。菌盖白色(表面着生黑色芡实),呈钟形,高2-5cm,宽2-3cm,厚0.15-0.4cm,顶端有椭圆形的孔,表面有不规则的网纹,附着暗绿色孢体,边缘略微上卷,白色;菌柄白色,圆锥形或柱状,长8-30cm,直径1.5-4cm,海绵质,中空;菌托膜质,球形,直径4-6cm,白色、遇光则紫红色;菌裙(菌幕)白色,钟形,质脆,长5-9cm,宽4-8cm,具有多角形、椭圆形和菱形网眼,直径0.5-1cm;菌托下有菌索,白色根须状,光照或伤后由白色转为粉红色或蓝紫色。

栽培技术要点:温:海拔800~1600米,常年最高气温不超过30摄氏度地区种植。自然温度条件下,30-35d完成发菌,菌丝扭结形成原基,4-6月(在织金当地)竹荪蛋膨大成熟,6-8月采收第一潮菇,8-11月采收第二潮菇。光: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出菇阶段需要散射光,强度为200-500Lx。水:菌包含水量60%以上,土壤含水量30-32%,土壤间隙中湿度60-70%,土壤表面湿度60-70%(发菌阶段)、70%-80%(出菇阶段),空气湿度70-80%(发菌阶段)、85%-95%(发菌阶段)。气:土壤里的CO2 含量≤1000ppm,空气中的CO2 含量≤600ppm。热:菌丝生长阶段5℃-30℃(最适22-26℃,土壤1cm以下不结冰);出菇阶段:16-28℃(最适20-24℃,出菇期离地高20cm以内温度不高于28℃)。肥:菌包配方以硬质木材为主、精辅料20%左右,原基生长到直径2cm以上时可以追加营养液(配方为葡萄糖0.05%~0.1%,氨基酸 0.01%~0.05%,钙镁 0.01%~0.05%,磷酸二氢钾0.01%~0.05%,Vb15ppm~10ppm)。

适宜种植区域:毕节市海拔800-1600m,常年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0℃地区。

注意连作障碍,使用过的土壤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使用。

3.香菇:蓝梦1号

认定编号:黔认菌20220013

特征特性:基源为香菇科香菇属Lentinula edodes(拉丁名)。生产周期约230天。孢子为白色、菌盖半球形。菌丝白色、菌丝绒毛状。菌盖纵切面形状呈“弓”状,厚5mm-25mm,直径30mm-100mm,有白色菌褶,顶部主色为黄褐色,鳞片全部分布。菌柄纵切面形状为短粗型,长度10mm-35mm,直径6mm-22mm,紧实度紧密。

栽培技术要点:1.配方:A.杂木屑49%、玉米芯30%、麦麸20%、石膏粉1%、含水量55%;B.杂木屑77%、麦麸20%、黄豆粉2%、石膏粉1%、含水量55%。2.温度:菌丝生长5-30℃,最适23℃,出菇期8℃~22℃。3.湿度:菌丝还没有长满整个菌棒时,湿度越小越好,当菌棒已经排完大气后,应适当保持培养场所的湿度在70%左右,出菇期干温交替。4.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在900ppm以下。5.光线:100Lux-1000Lux的散射光。6.PH值6.5-7.5。7.菌棒刺孔40个~50个,孔径在3cm~8mm,刺孔深度超过菌棒半径。8.转色管理:菌棒脱袋后保持湿度80~90%,直到完成转色。9.出菇期管理:菌棒含水量控制在40%-50%,菌盖长到2cm之前,棚内湿度应保持85%~95%;菌盖长到2cm之后,棚内湿度应保持60%~80%。10.采收:按不同的市场销售需求和产品加工质量要求,确定适时采收时间和标准。

适宜种植区域:毕节市海拔600-2000米的地区。

注意事项:1.转色是提高香菇自身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2.每潮菇出菇前,要进行水分测验,如果含水量不足40%要补水,如果含水量超过45%就要再出一潮菇,不能直接补水。3.每潮菇采收后的间歇养菌时间要在15d以上。

二、主推技术简介

(一)毕节市油菜丰产栽培技术

1、栽种前准备

为确保油菜在有效的生长季节内移栽或直播,水稻、玉米、高粱成熟后应及时收获,并清除秸秆和残茬,抢墒翻犁耕整土地,使土地达到移栽或者直播的要求。对稻田免耕移栽的,在移栽前,采取人工或机械方式,防除过多过旺的杂草或返青稻茬,清理土面过多过长的秸秆等杂物,适当增加移栽密度种植。

2、选择推广优良品种

品种选择不仅关系到油菜产量和品质,还关系到接茬作物玉米、水稻、高粱、烤烟等正常播种、移栽,是种植油菜的关键环节,要结合土壤类型、种植区域、后茬作物播种移栽期等要求,因地制宜严格选择。对后茬作物为水稻,选用通过本区域登记的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好、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如黔油31号、黔油32号、黔油29号、油研2020、油研50、油研10号、庆油3号等。对接茬种植高粱或海拔相对较高的旱地,宜选择全生育期在180-190天, 宜迟播、中早熟、养分高效、耐密植、抗裂荚、株高适中、抗(耐)病强、适宜机械化收获早熟双低高产高含油量的甘蓝型品种,如黔油早1号、黔油早2号、黔油早7号、油研早18、油研817、阳光131等。对菜(摘薹)油两用的,选用硒滋圆1号、硒滋圆2号、黔苔油1号、黔苔油2号等。

3、严格进行种子处理

针对油菜幼苗期黄曲跳甲、蚜虫等主要害虫,可选用噻虫嗪等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时可以选择加入赤吲乙芸苔等,提高油菜播种出苗质量和抗病虫能力。如:按每10公斤干油菜种选用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80-160毫升,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0克,兑水100-200毫升,混合均匀调成浆状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晾干后即可播种。 配制好的药液应在24小时内使用,以免产生沉淀影响使用;拌种处理后的种子应及时播种,或控制在安全水分以下,在适宜的条件下储藏。

4、种植方式及技术

根据不同海拔、生态条件、耕作制度、劳动力情况等,各地可因地制宜选择种植方式,推广相应技术。

(1)种植方式

①育苗移栽

适期播种: 油菜育苗的最佳播期在9月中旬,适期早播。

精量播种: 播种时要分厢定量,按“三精三一”原则进行,“三精”即:精细整苗床,精量播种,精心管理;“三一”: 即一分苗床,播一两种子,移栽一亩大田。每100克种子可与500g颗粒复合肥混匀后,来回多次均匀撒播,播种后再用少量的谷壳、稻草盖种,以利于出苗整齐一致。

精心管理:出苗后要加强苗床管理,及时匀苗。匀苗原则“三去三留”,即去弱苗留壮苗,去杂苗留纯苗,去病苗留健苗。一般苗床匀苗2次,一叶一心间苗,疏理窝堆、拥挤苗,三叶一心及时定苗, 去杂留纯、去弱留强、去病留健。留苗110-120株/㎡,苗龄35天左右。

及时移栽: 一是翻耕移栽,苗龄35-40天,油菜“五叶一心”期移栽翻耕整地大田,移栽密度为5000-7000株/亩。 单株移栽,行距35-45厘米、窝距25-30厘米;双株移栽,行距60-70厘米、 窝距30-35厘米。二是免耕移栽,在移栽前,采取人工或机械方式,防除过多过旺的杂草或返青稻茬,清理土面过多过长的秸秆等杂物,适当加大移栽密度,一般为6000-8000株/亩。

②直播

最佳播期为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前茬水稻、高粱或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根据田块大小、坡度、干湿度抢墒浅耕开沟起垄,以厢面宽1.5-2米进行开厢,沟宽30-40厘米,沟深10-20厘米,三沟直平通,沟间不通畅采用人工疏通。根据分厢的厢面面积大小控制直播种子播种量,直(机)播用种量300-400克/亩,密度20000-30000株/亩。

(2)种植模式

为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复种指数,各地可大力推广“油菜+绿肥/玉米”分带间(套)作技术,按照1.8-2米规格分带, 行距30-40厘米进行播种或者移栽2-3行油菜, 或在40-50厘米的幅宽内撒播油菜。在预留行内按40厘米开沟播种1行绿肥,在油菜生育后期实行聚垄耕作种植两行玉米,玉米种植时,通过扩行缩株(窝)等措施,保证密度与单作玉米基本相等,确保全年粮油稳产增收。

5、科学施肥

按照“施足基肥、巧施苗肥、重施腊肥(蕾苔肥)”的原则。

(1)基肥。油菜播种前底施缓控释肥(N:P2O5:K2O=

23:11:12)或复合肥(N:P2O5:K2O=15:15:15)40-50kg/亩,有条件可增施商品有机肥150-200kg/亩或全层匀施农家肥500-1000kg/亩,混合施用硼砂1.0-1.5kg/亩。

(2)提苗肥。在油菜出苗后或移栽5-15天后追一次提苗肥,每亩用尿素3-6kg兑清粪水400-500kg浇施,或在雨后立即用尿素3-6kg撒施,促进幼苗的早生快发。

(3)腊肥(蕾苔肥)。12月下旬至1月上旬,用尿素10-15kg兑清粪水1000-1500kg/亩。后期,可根据植株长势,酌情每亩混合喷施1%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溶液50kg;同时,亩用硼砂50-100g或速乐硼50-75g,配成0.1%-0.2%浓度的硼砂溶液进行叶

面喷施。

6、绿色防控油菜主要病虫害

针对我市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状况,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的防控策略预防和控制油菜病虫害。

(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农作物病残体、杂草和农用废弃物,带出田园集中处理,减少病(虫)源数量;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2)免疫诱抗。在油菜3叶期,选用赤•吲乙•芸苔、丙酰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几丁聚糖等喷雾,提高抗逆性。

(3)科学安全用药。

油菜病虫害科学安全用药技术推荐表

防治对象

推荐药剂

防治时期

根腐病

氟啶胺或氰霜唑, 加上赤•吲乙•芸苔或

氨基寡糖素或丙酰芸苔素内酯。

发病初期灌根或喷淋茎基部。

菌核病

异菌脲、小盾壳霉、 盾壳霉、腐霉利、氟唑菌酰羟胺、菌核净、 甲基硫菌灵等。

在发病初期喷雾防治,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一次。

霜霉病

丙森锌、代森锰锌、霜脲•锰锌、 甲霜•锰锌、 霜霉威•盐酸盐等。

在发病初期喷雾防治,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一次。

黄曲条跳甲、蚜虫等

金龟子绿僵菌(兼治菜青虫等)、噻虫嗪、 杀虫•啶虫脒等

低龄幼(若)虫期喷雾防治。

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等

低龄幼虫期喷雾防治。

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短稳杆菌、

金龟子绿僵菌、 苏云金杆菌等。

低龄幼虫期喷雾防治。

杂草

精异丙甲草胺

封油菜闭播处理前或除草移栽。 前,进行土壤

精喹•草除灵、 二吡•烯•草灵等

2油-菜4叶生期长进期行,茎田叶间喷一雾年处生理杂草。

7、成熟收获

人工收获应掌握在油菜终花后30天左右,全田油菜植株70-80%的角果色呈黄绿色至淡黄色,主花序中部角果籽粒呈现本品种固有色泽时进行,收割晾晒5-7天后择晴天脱粒。分段收获在全田80%左右油菜植株呈枇杷黄时,采用油菜割晒机或人工割倒,在田间晾晒5-7天后,用油菜自走式捡拾脱粒机捡拾脱粒,或人工拣拾后用全喂入式普通收割机脱粒。对抗裂荚、抗倒性强、熟期早、成熟一致性好的品种,在全田油菜植株95%以上角果变成黄色或褐色时,用油菜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收获,同时将油菜秸秆粉碎还田。

(二)主要粮油作物药剂拌种减药增效技术

1、技术概述

(1)技术基本情况

粮油生产安全及单产提升行动被列为我市农业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做好病虫害防控时保粮增收的重要意义,而种子是传播病虫害的重要载体,且易遭受土壤中有害生物的侵袭。药剂拌种是农药减量增效的绿色防控代表性技术,靶标精准施药,用药量低,缓释高效持效,省工省药省种,地下地上病虫兼治,可提高种子出苗率和抗寒抗旱等抗逆能力,促进生根发芽、齐苗壮苗。因此,通过推广药剂拌种技术,将病虫害防控关口前移,从源头保障粮油生产安全,争取全年粮油丰收主动权,减轻后期防治压力,减少后期用药次数和农药用量,是实现农药减量增效的重要抓手。

(2)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2020年以来,我市在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上开展了药剂拌种减药增效技术大面积示范应用,可减少大田施药2-3次,实现家(厂)里拌种、田间长效治虫防病。

(3)提质增效情况

通过近年大面积示范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药剂拌种减药增效技术,与和常规“白籽”播种相比,可增产1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20%以上。

2、技术要点

(1)水稻药剂拌种技术

①预防稻瘟病(苗瘟、叶瘟)、恶苗病、烂秧和立枯病,按每公斤干稻种选用24.1%肟菌•异噻胺种子处理悬浮剂15-20毫升、或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3-4毫升、或25%噻•咯•霜灵悬浮种衣剂4-6毫升(兼治蓟马)、或12%甲•嘧•甲霜灵悬浮种衣剂10毫升、或10%精甲•戊•嘧菌悬浮种衣剂20-30克、或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10-15毫升、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克、或5%氨基寡糖素水剂10毫升,兑水5毫升,混合均匀,配制成拌种液。

②预防稻飞虱、稻水象甲、稻蓟马等。按每公斤干稻种选用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毫升、或18%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5-9毫升,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克、或5%氨基寡糖素水剂10毫升,兑水5毫升,混合均匀,配制成拌种液。

③拌种方法可采用干种子拌种或催芽露白种子拌种,干种子拌种在水稻浸种前2天进行,催芽露白种子拌种在水稻种子催芽露白后进行,将配制好的浆状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混合,使药液均匀分布在种子上,彻底阴干后,按常规方法进行浸种、催芽或播种。

(2)小麦药剂拌种技术

①预防小麦黑穗病、蚜虫等。按10公斤干麦种选用32%戊唑•吡虫啉种子处理悬浮剂30-50毫升、或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20-60毫升、或35%苯醚•咯•噻虫种子处理悬浮剂25-50毫升,或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60-80克,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2克,兑水100-200毫升,混合均匀调成浆状药液。

②预防小麦黑穗病。按10公斤干麦种选用60克/升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3.5-4.5毫升、或9%氟环•咯•苯甲种子处理悬浮剂10-20毫升、或11%唑醚•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6.5-7.5毫升,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2克,兑水100-200毫升,混合均匀调成浆状药液。

③将配制好的浆状药液与种子充分混匀,待种子均匀着药后,摊开于通风阴凉处晾干,晾干后的小麦种子可直接播种。

(3)玉米药剂拌种技术

①预防玉米茎基腐病。按10公斤玉米种子选用35克/升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10-15毫升、或18%噻灵•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10-20毫升、或4%精甲•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10-15毫升、或12%甲硫灵•精甲霜•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10-30毫升,兑水100-200毫升。

②预防玉米丝黑穗病。按10公斤玉米种子选用22.4%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20-30毫升、或60克/升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10-20毫升、或10%精甲•戊•嘧菌悬浮种衣剂20-30克(兼治茎基腐病),兑水100-200毫升。

③预防玉米丝黑穗病、蚜虫等。按10公斤玉米种子选用21%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80毫升,兑水150-200毫升。

④预防玉米地下害虫、草地贪夜蛾、粘虫、蚜虫等。按10公斤玉米种子选用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30-60毫升、或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38-53毫升,兑水80-200毫升;或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60毫升,兑水200毫升;或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40-60毫升,兑适量清水。

⑤将稀释后的拌种药液与玉米种子充分搅拌,使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阴干后按常规方法播种。

(4)大豆药剂拌种技术

预防大豆根腐病等土传病害。按10公斤大豆种子选用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20-40毫升、或62.5克/升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40毫升,兑水50-100毫升,混合均匀调成浆状药液后,与大豆种子充分搅拌至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阴干后可直接用于播种。

(5)马铃薯药剂拌种技术

①预防马铃薯晚疫病。按每100公斤种薯,选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00克、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00克,与适量滑石粉均匀混合,再与种薯混匀后即可播种;或将选药剂(丙森锌)配成一定浓度的药液,均匀喷洒在切好的种薯上拌均。

②预防马铃薯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兼治蚜虫预防病毒病。按每100公斤种薯,选用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50毫升,兑水460-950毫升稀释,将稀释药液倒在种薯上充分搅拌。

③预防马铃薯环腐病。按每100公斤种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100克,倒在种薯上充分搅拌均匀。

④将均匀着药后的种薯摊开于通风阴凉处晾干后播种。

(6)油菜药剂拌种技术

主要预防油菜幼苗期黄曲跳甲、蚜虫等主要害虫。选用噻虫嗪等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时选择加入赤•吲乙•芸苔等,提高油菜播种出苗质量和抗病虫能力。按10公斤干油菜种选用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80-160毫升,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0克,兑水100-200毫升,混合均匀调成浆状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晾干后即可播种。拌种处理后的种子应及时播种,或控制在安全水分以下,在适宜的条件下储藏。

3、适宜区域

主要粮油作物药剂拌种减药增效技术适宜毕节市粮油作物种植所有区域推广应用。

4、注意事项

该技术更适用于主要粮食作物规模种植的区域。药剂拌种时,将拌种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直至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阴干后即可,配制好的拌种药液应在24小时内使用,避免产生沉淀影响拌种防治效果。

为您推荐

「三星nx300」三星nx300和索尼a6000

「三星nx300」三星nx300和索尼a6000

紫数网发布此关于三星nx300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

4个月前 标签:三星nx300

发表评论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